推薦:張家界導游網 官網認證微博開通 >>>
二、我們的城市亟須明確定位。
(一)定位事關城市特色、個性和發展方向。
“定位”一詞,本源于廣告業。定位理論的核心思想,由美國的艾·里特和杰·特勞特闡釋為“去操縱已存在心中的東西,去重新結合已存在的聯結關系”。
如果說,作為城市總體規劃之首要內容的城市性質,體現了一個城市在全國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代表了城市的個性、特點和發展方向,城市各項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都要服從和體現城市性質的要求;那么,在城市性質確定的基礎上,提煉出一句主題口號或主題詞,來為這個城市定位,既體現了個性、特色,又規定了發展方向,同時因了它的簡潔、鮮明,還可以激發旅游者的欲望。以上海為例,該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上海城市性質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航運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將逐步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城市之一和國際航運中心之一;其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則為:太平洋西岸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再以北京市為例,該城市總體規劃確定北京城市性質為:偉大社會主義中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現代國際城市;其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為:亞太旅游中心城市之一,具有東方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
從廣義上說,城市就是一種商品。所有優秀旅游城市,都應有自己鮮明的主題定位,如音樂之都維也納、水城威尼斯、冰城哈爾濱、動感之都香港,等等。定位越準確,主題越鮮明,就越能體現特色、個性和正確的發展方向,越能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越能吸引源源不斷的游人。
(二)關于城市性質。
張家界建市以來,市政府先后組織了兩次大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活動。編制任務第一次由湖南省城市規劃研究設計院和市規劃建筑設計院承擔,至1993年完成;第二次由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院承擔,現尚待進一步修訂。第一次的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城市性質為:大庸市(后易名為張家界市)是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及湘西北的旅游基地和湖南省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是發展中的國際性旅游城市。清華大學在此基礎上修改為:張家界市是武陵源旅游區的中心服務基地,是面向國際的新興旅游城市,是湘西北及周邊地區的交通和經貿中心。
關于城市性質,由清華大學修改后的內容,可以說較為準確了。只是是否應該在“交通和經貿中心”之前加上“旅游”這一項?因為我市事實上已對湘西自治州的猛洞河、吉首、鳳凰及常德的桃源、石門等周邊地區形成被依托的輻射作用;而且其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將越來越顯著。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用一句話來為我市城區城市定位的主題口號(或稱主題詞)中,流傳頗廣的有“國際旅游新城”、“生態旅游城”兩種。本文的主要任務在探討城市定位。因而,筆者試圖對“國際旅游新城”和“生態旅游城”這兩種說法發表一些不很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業內外人士。
(三)關于“國際旅游新城”和“生態旅游城”。
先謝‘國際旅游新城”。這一主題口號的最大功績,在“國際”二字。盡管這個“新城”脫胎于山區小縣城,基礎差,負累多,但這個富有前瞻性的口號能鼓舞士氣,增強信心。若論不足處,一是似覺大了點,空了點,缺乏可操作性;二是缺個性,缺特色。
再說“生態旅游城”。比起前一個定位,這個主題口號就實在多了。其一,生態旅游是世界性潮流;其二,以武陵源核心景區為代表的張家界旅游資源,主要是峰林觀光型生態旅游,那么市區突出生態旅游以照應,以映襯,就更能強化效果;其三,做生態旅游文章,我們的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若論不足,竊以為光“生態”二字,似不能涵蓋這個城市定位所必須囊括的主體內容。城市本身就是由社會、經濟和自然三個亞系統復合而成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態系統,遵循生態規律和城市發展規律,致力改善城市生態,促進良性循環,是每個城市必須面對的共同話題,并非我們的城市所獨有。因此,如果主題口號單以“生態”冠之,恐有削弱個性之虞。
(四)我給我們城市的定位。
確定城市性質也好,給城市形象定位也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有一個不斷認識、修正、提煉的過程。以北京市為例,首先是提出變消費性城市為生產性城市,這在當時的背景下是有它的道理的;后來又提出把北京建成門類齊全的綜合性的工業基地,實踐證明這一定位帶來了諸多負面效應;1981年才明確其作為首都必須突出政治、文化中心的職能。再以長沙為例,城市定位先后歷經了四個階段,先是定位為“毛主席家鄉的省會——光榮的革命城市”,再是定位為“現代化大都市”,再是‘‘現代化中心城市”,再是‘‘東方文化生態型山水名城”。無數事實表明,城市定位科學與否,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城市建設的成功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