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最受歡迎的旅游網站!
  • 全站
  • 線路
  • 景點
  • 酒店
張家界旅游導游網 官方網>>城市概況

湖南之最——發明創造,重大成果(二)

2012年04月22日 來源:www.yuanfengshuhua.com 編輯:33519.com
張家界導游網 公眾微信號

第二節
專利產品  行業圣尊
  湖南首創的家魚靜水產卵方法——草魚人工催情法
  1958年,湖南師范學院生物系劉筠教授在野外進行深入細致地觀察、證實生長在池塘中的家魚,生殖細胞可以正常發育,但雌性卵母細胞只能發育到初級卵母細胞階段,必須借助性腺激素才能成熟和排卵。這一發現,為家魚人工催產提供了科學依據。次年,省水產局、湖南師范學院生物系在祁東縣歸陽公社,首次采用人工催情方法孵化出鰱魚苗。草魚人工催情自然產卵為國內首創。該成果掌握了親魚性腺發育規律和成熟親魚的外部特征;系統地研究了生殖細胞、受精細胞發育規律和家魚人工催產原理,催產藥物的作用機制;首次確定了家魚靜水產卵的技術路線;歸納整理出家魚人工繁殖技術操作規程。1980年,這項研究獲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
  中國出口的第一個農業專利技術——雜種優勢利用技術
  1964年湖南省黔陽農校教師袁隆平同志首先發現水稻雄性不育株,并開始了水稻雜種三系配套的研究,袁隆平和助手們整整花了6年時間,先后用1000多個品種,做了3000多個雜交組合,仍然沒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100%的不育系來。于是課題組提出利用“遠緣的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的新設想。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島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發現一株雄花敗育株,并用廣場矮、京引66等品種測交,發現其對野敗不育株有保持能力,這就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隨后的“三系”配套打開了突破口。1973年,廣大科技人員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礎上,選用1000多個品種進行測交篩選,找到了1000多個具有恢復能力的品種。張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為代表的優勢強、花粉量大、恢復度在90%以上的“恢復系”。10月,袁隆平發表了題為《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我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首次解決了中國水稻的三系配套。這是我國水稻育種的一個重大突破。1975年10月20日,秈型雜交水稻通過鑒定,開始在全國大面積推廣。這項秈型水稻雜種優勢利用技術成為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第一個農業專利,為世界糧食增產作出了重大貢獻。
  世界首創的特種技術——雜交稻制種高產技術
  1981—1983年,湖南省種子公司重點圍繞野敗不育系穗粒外露率不高(包頸)的原因和當時大面積制種需要大量人工割葉、摘葉、剝苞的難題及解決途徑與相應的高產技術進行系統研究。研究查明野敗不育系穗粒外露率不高,主要是穗頸下節節間短,穗粒不能全部露出劍葉葉鞘所致。他們的研究結果還進一步表明,在理想的花期基礎上,實行定向培育,不割葉、不摘葉、不剝苞,適時、適量、適法噴灑GA3等一整套制種高產新技術,穗粒外露率可提高32.2N 54.3%,劍葉角度、張穎角度可分別加大10.6-66.6度、1~14度,柱頭外霹率可提高5.1~43. 4%,異交結實率可提高11%以上。1983-1986年,全省示范推廣40815公頃,增產幅度分別達到12.5-15.6%,累計經濟效益19054.33萬元,年均投資收益率為101.4%。實踐證明,這一研究成果,是制種技術上的一次重大突破,為世界首創。這項研究成果獲1986年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世界領先的培育遺傳工程水稻技術——外源DNA導入技術
  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的遺傳工程水稻,是由湖南農業大學萬文舉、鄒冬生、張福泉、彭克勤、董延瑜等14人,于1991年組成遺傳工程水稻研究小組開始研究的,次年列入省級重點攻關課題。遺傳工程水稻是運用外源DNA溶液浸胚法將玉米DNA導入水稻,從變異后代中經多代定向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系,簡稱GER。在基礎研究方面,通過電鏡觀察、DNA分子檢測、染色體G帶分析及同工酶分析,初步發現GER-1已獲得部分玉米DNA片段(基因),并已穩定遺傳,表現出某些類似玉米的特征和特性,證實外源DNA浸胚法是一種可行的育種新途徑。高產形成機理研究也初步探明GER-1光合效率高、物質生產源充足、庫容量大、物質轉運通暢、分配合理。1993年10月,GER-1通過由湖南省科委主持的技術鑒定。來自省內外的18位著名專家學者一致認為:GER-1的獲得是外源DNA導入技術應用于水稻育種的一項重大成果,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中國第一個香型不育系——雜交香稻組合
  秈型雜交香稻不育系及其強優組合研究始于1984年,后列入省“七五”攻關課題“高產、優質、多抗雜交稻新組合選育”和省“八五”攻關課題“商品優質稻新品種(組合)選育”,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周坤爐主持,陽和華等參加研究。1994年9月,省科委組織省內外專家進行技術鑒定,專家們認為,新香A株葉性狀適中,生長整齊一致,農藝性狀良好。其花粉敗育度在99.8%以上,不育株率和不育花粉率均為100%,完全達到三系不育系不育性要求。可恢復性好,恢復譜廣,具有明顯的雜交優勢。配合力較好,異交結實率較高,米質優,是中國第一個香型不育系,解決了長期困擾的雜交水稻高產與優質的矛盾。這項成果居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中國首次發現的水稻新致病變種——水稻褐鞘病害
  水稻褐鞘病歷年在南方稻區發病率為20-50%,嚴重的地方達90%。湖南農學院植保研究室植病組、衡陽市農科所植保組和湖南農學院常德分院陳羅寬、廖小蘭、單文周等于1984年開始研究這一病害。在進行研究時,采用經典常規和分子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鑒定出稻褐病原細菌是國內外未見報道的新致病變種,排除了螨類、真菌和病毒的可能性。同時證實病種、病草、螨和棒頭草根可帶菌傳病,病害在齊穗期開始發生,乳熟至臘熟期為高峰,與品種生育期抗性密切相關,氮肥多病重。防治應以推廣抗病品種為主要的綜合措施,并鑒定出一批高抗的抗源材料。1988年11月,省教委主持組織的技術鑒定認為,對褐鞘病害的新發現,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很高的學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該成果1989年起大面積推廣,1990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湖南首創的池塘養殖人工催產技術——細鱗斜頜鲴人工繁殖技術
  1993年7月,武陵區畜牧水產局李道明、羅紹海、廖秀蘭等三人用地歐酮加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進行了人工繁殖的技術試驗,催產魚苗409萬尾,獲農業部《池塘模式化養殖增產技術》豐收項目三等獎。細鱗斜頜鲴人工繁殖技術,采用了先進的人工催產技術,開創了用地歐酮促共同體釋放激素類似物人工催產細鱗斜頜的技術之先河,為人工催產細鱗斜頜鲴找到了能取代腦垂體的理想藥物,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同時,為全國廣大養殖生產單位飼養細鱗斜頷鲴優質魚而需要獲得大量魚苗種的困難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解決途徑,實為全省、乃至全國、全世界之首創。
  國內首創大中水面暴發性魚病防治技術——投施生石灰
  2000-2001年臨澧縣水利局與臨澧縣官亭水庫管理所科技人員緊密聯系生產實踐,大膽探索,在6000畝的大水面,首次大范圍、重劑量、及時科學的投施生石灰,短期內就從根本上控制住了暴發性魚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該項技術成功地解決了我國大中水面防治暴發性魚病的技術難題,闖出了一條新路。該縣首創防暴發魚病技術在全國未見報導。2001年12月,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鑒定,此項技術水平屬省內首創,居全國先進水平,應大力推廣。2002年9月,此技術總結“大中水面防治暴發性魚病技術研究”論文被全國水產核心期刊《水利漁業》發表。
  中國第一座河川水電站樞紐型魚道——洋塘魚道
  洋塘魚道,位于湘江主要支流洙水下游衡東縣洋塘水輪泵水電站左側。洋塘河壩建成后,其回游通道被切道。1976-1980年,由衡東縣水利電力局、衡東縣洋塘水輪泵水電站、南京水利科研所林欽豪、楊巨瑩、王振聲、向恒勛等研究設計,在此建成國內第一座具有廠房集魚系統的河川水電站樞紐型魚道。經2個多月的運行觀察,有45種、50多萬尾魚類通過魚道,其個體長度為10 - 110厘米,產卵季節平均每小時過魚385尾,通過種類和數量均創國內最高紀錄。1984年4月,農牧漁業部水產局委托省水產局對該項成果進行了鑒定,獲1980年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
  國內首創的山區水域養殖珍珠技術——珍珠三大培育成果
  為防止湖區三角帆蚌瘟病的傳播,保護中國這一特有的貝類珠蚌資源,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石門縣畜牧水產局張元培、賈仕翔、嚴清華、龍慧珍、卞偉等于1990~1992年完成了在山區水域培育優質珍珠研究,獲得重要成果。他們首先在細厘無核珍珠養殖技術方面,采用細胞游離體浸染技術培育出的細厘珠;在球面夜明珠養殖技術方面,采用硫化鋅作熒光體,銅或汞作激發劑,制備成夜明珠基體核。經檢測,本技術育成的夜明珠放射性強度符合輻射衛生標準。在象形夜明珠養殖技術方面,根據上述培育夜明珠原理,經研究試驗培育成功控形的象形夜明珠。1992年11月,經多省、市珍珠生產區專家鑒定:上述3項成果均屬國內首創,其技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達國際先進水平。
  世界領先的苧麻種植技術——苧麻控花技術
  苧麻是紡織工業優良的纖維原料。它每年收獲3次。頭、二麻品質較好,三麻品質較差,產量偏低。為了改善三麻的品質,提高產量,從1988年起,沅江市植物生長調節技術研究所、化工部沈陽化工研究院、沅江市東南湖蘆葦場科技站共同開展苧麻控花技術研究,1989年列入沅江市科委科研計劃,1990年列為湖南省重點科研課題。在高級工程師陳虎保、朱惠香的指導下,通過對藥劑的配方和篩選、最佳施藥時間、濃度的確定,從小區試驗到大面積示范,并經中科院上海植生所進行同位素P32追蹤試驗和河北師大生物系生理、形態測定,1991年9月苧麻控花技術在沅江獲得突破。1992年4月,湖南省科委主持通過鑒定,同行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研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具有較大的生產實踐意義和較高的學術價值,建議在全國推廣應用。
  國內首創的磚茶生產工藝創新——茯磚茶生產新工藝
  茯磚茶生產新工藝是針對傳統的茯磚茶生產工藝的缺點,由湖南省臨湘市農業局彭高提出并研制成功的。臨湘是全國十大產茶縣(市)之一,茯磚茶的生產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但傳統生產工藝陳舊、落后,產品生產周期長、成本高、勞動量大。彭高針對這一缺點,在臨湘市茶廠對傳統生產工藝進行改造試驗,經過5年努力,成功地研制了茯磚茶生產新工藝。1994年10月,由岳陽市科委組織湖南省農業廳、湖南農業大學、省茶葉研究所等單位的高級農藝師、教授和研究員鑒定認為:“此工藝屬國內首次提出,國外也尚未見有關資料報道,實屬工藝創新”。
  湖南第一例雄性不育和子囊敗育椪柑品系——黔陽無核椪柑
  黔陽無核椪柑是湖南省農業科技人員從普通椪柑中選育出來的芽變新品種,1999年農業部柑橘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認定“品質極優”,授予“優質果品”稱號。同年在全國柑橘品種結構調整戰略研討會暨特優新品種展示會上被評為柑橘品種結構調整推薦品種,納入國家星火計劃和全國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計劃。該品種經湖南省園藝研究所遺傳性狀鑒定,確認為國內首例雄性不育和子囊敗育,果實穩定無核。

第三節
醫藥科技  醫患福音
  中國第一次古尸多學科綜合研究——長沙馬王堆西漢女尸研究
  1972年至1974年,原湖南醫科大學、省中醫藥研究院、省地礦局實驗室、省博物館、湖南醫藥工業研究所在國家和北京、上海等有關部門與科研單位協作下,實行醫學和考古學緊密結合,完成了對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女尸多學科綜合性研究。從古尸保存程度研究與防腐處理、病理解剖、女尸長期未朽原因等三方面進行了深度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為出土文物發掘、保護和有計劃地進行古尸研究,提供了寶貴經驗。這項研究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中國首創的染色體新技術——人類高分辨染色體技術
  人類高分辨染色體技術這項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原湖南醫科大學遺傳研究室李麓蕓、夏家輝、戴和平、許發明、何小軒等學者于1979至1985年研究成功的。這一創舉不但證明高分辨染色體技術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而且為診斷和預防此類疾病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手段。5例臨床應用病例,已載入美國威明頓醫學中心的世界權威著作《人類染色體變異和異常登記庫》。
  中國第一臺腦顱診斷——CS14中型顱腦診斷儀
  1980年4月,中國超聲診斷情報中心在郴州科技館召開成立大會,郴州超聲儀器廠科研所研制的CS14中型顱腦診斷儀應邀在大會上展示操作表演,受到29個省市自治區從事超聲診斷的專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好評,鑒定為中國第一臺腦顱診斷儀,填補了我國電子診斷的一項空白。1981年獲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廠長陳巖松被評為全國和湖南省勞動模范,參加研制診斷儀的4名人員被授予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湖南首創的絕育技術——輸卵管銀夾絕育術
  為了尋找一種安全、高效、簡便、經濟、便于復通的輸卵管絕育術,長沙市四醫院、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等單位于1981年研制成功了一種新的絕育術式輸卵管銀夾絕育術,在國內首先應用于臨床,其效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銀夾結構簡單,具有閉鎖及防滑脫性能。用銀夾阻斷輸卵管,舍棄用手拿線縫扎,可以防止用力不勻,打結過緊割破管壁成瘺,過松管道未關閉和血管鉗壓挫輸卵管,可發生咬碎輸卵管壁成瘺等弊病。1981年1 1月,來自全國部分醫學院校的有關專家教授鑒定會一致認為:輸卵管銀夾絕育術是一種安全、高效、簡便的新型絕育術式,術時對輸卵管組織損傷小,術后并發癥少,復通成功率高,易于城鄉推廣,在國內首先應用于臨床,其效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國內領先的腦炎治療法——干擾素治療乙型腦炎及臨床應用
  小劑量干擾素治療乙型腦炎臨床應用,是由長沙市傳染病醫院謝仁華、常偉紅、尹梅影、謝晃君等1987-1992年完成研究的。該項研究論文《干擾素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51例臨床觀察報告》刊載于1991年《中級醫刊》第8期,向國內公開發表,引起醫藥界關注。1991年8月長沙市科委組織國內知名專家評審和技術鑒定,認為該項研究是一種療效好、副反應少、后遺癥與病死率顯著減少的治療方法,屬國內首創。上海醫科大學兒科醫院院長殷恕莊教授認為,該項研究科學性強,屬國內領先。湘雅醫院傳染科歐陽顆教授認為,這項研究達到較高學術水平。
  中國第一個胚胎冷凍庫——湖南人類冷凍胚胎庫
  人類胚胎冷凍技術世界上僅有少數幾個科學技術發達的國家掌握。1989年2月,湖南建立起中國第一個人類胚胎冷凍庫。1987年,湖南醫科大學生殖工程研究室盧光琇等開始進行小白鼠胚胎冷凍貯存試驗,先將在試管中受精成功的胚胎,置于一l96攝氏度的液氮中長期貯存,然后解凍移植,獲得成功。1988年12月,開始對人類胚胎冷凍貯存的研究。1989年2月,建立起中國第一個人類胚胎冷凍庫,陸續將19對夫婦的39個胚胎分別貯存在直徑l毫米多的試管內,安放于容積30升左右的超低溫液氮罐中,待需要時將胚胎解凍復活。這項研究成果,可為計劃生育提供生殖保險,解除節育夫妻的后顧之憂,為不宜生育夫妻提供健康胚胎,達到優生目的,同時為著床前胚胎遺傳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中國第一個人類精子庫及第一例人工授精嬰兒——冷凍精液人工授精嬰兒
  1978年,當第一例”試管嬰兒”在英國降生時,我國醫學遺傳學的奠基者之一盧惠霖備受鼓舞。他看到了對遺傳病進行基因治療和開展積極性優生的希望,不顧當時年近80的高齡,毅然提出要開展中國的生殖工程研究,并著手進行理論準備和總體設計。1981年,研究小組在盧惠霖教授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與偏見,1981年建立起我國第一個人類冷凍精子庫,并成為國家精子庫技術指導中心。研究小組突破人工授精技術,利用該技術及精子庫中的冷凍精子對男性不育及男方有嚴重遺傳疾患的夫婦進行臨術治療,在該室誕生了我國第一例冷凍精液人工授精嬰兒。該成果于1986年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獎。1990年開始,他們又將從高度畸形精液中分離正常精子技術首次用于反復流產死產的病例,于1991年7月誕生了第一例正常嬰兒,為我國積極性優生的應用提供一條新途徑。
  世界首創的肝膽管結石碎石技術——微爆破碎肝膽管結石技術
  肝膽管結石是一種世界性常見病和多發病,二十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國競相開展非剖腹手術治療方法的研究。1984年.湖南醫科大學附一醫院與長沙礦山研究院、國防科技大學共同響應。1987年10月,該課題列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項目,課題組的張陽德、聶森林、張陽根、劉恕、張時綏、沈立榮、易義珍、呂新生、韓明等全面開展研究工作。他們緊密配合,進行多學科聯合攻關,經上百次動物和離體模擬爆炸試驗,1988年8月進行了世界首例臨床爆破人體膽結石試驗,獲得一次性成功。他們研制的寬頻信號放大器測壓、電起爆和非電起爆兩種微爆器,采用腔內微導管式傳感器測微爆破壓和導管式微爆器定向爆破新技術,為國內外獨創。1990年9月,省科委組織的技術鑒定認為,此項成果屬世界首創,并被列為1990年湖南10項科技大事之一,獲1991年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醫學界首次發現的疾病病毒——人類博卡病毒
  2006年8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和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合作利用體外DNA檢驗技術,檢測出人類博卡病毒(HBoV),這是我國醫學界首次發現該病毒的存在。經第五屆湖南省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獲2006年度湖南省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湖南創世界紀錄的肺癌冷凍氬氦治癌技術——3/4肺癌冷凍治療
  2007年11月,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腫瘤科主任曹培國成功創造3/4肺癌冷凍治療世界紀錄,被授予世界冷凍治療“杰出貢獻獎”,成為湖南省迄今為止唯一榮獲此項國際醫學大獎的專家。該技術應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氬氦醫學高技術,引入癌癥治療領域,將其與該院多年來在治療癌癥中積累的豐富臨床經驗融合為一體,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氬氦治癌獨特技術。
  湖南獲神經外科醫學學術最高獎的論文——《腦腫瘤干細胞化療耐藥機理分析》
  2008年7月,在第七屆亞洲神經外科醫學學術大會上,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方加勝教授課題組宣讀的學術論文《腦腫瘤干細胞化療耐藥機理分析》引起轟動,受到來自亞洲20多個國家300多名醫學專家的高度關注。由于該文在世界醫學界首次揭開了腦腫瘤干細胞化療耐藥機理之謎,是腫瘤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被會議授予亞洲神經外科醫學學術最高獎——“KANNO醫學獎”。
  中國第一塊高血壓病基因診斷芯片——藥物治療基因診斷芯片
  2008年7月,世界首塊高血壓病基因診斷芯片在湘問世,由中南大學周宏灝院士領銜,歷經20余年研制的“個體化藥物治療基因診斷芯片和試劑盒系列產品”,通過了專家組驗收。據專家介紹,該芯片是世界上首塊可指導高血壓病個體化藥物治療的基因芯片。個體化藥物治療基因診斷芯片在攻克高血壓診治難關后,開始向惡性腫瘤、糖尿病等對診斷和用藥要求精細的疾患發起總攻。



  你還可以電話+微信咨詢專業導游:姜怡13787445888。

分享到:

  有關本文的版權與免責聲明>>>
  • 打印
  • 收藏
  • 復制鏈接
新手指南
網站訂購流程
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如何預訂/付款
可以刷卡嗎
可以先旅游 后付款嗎
怎么進行網上支付
提前多長時間報名好
服務承諾
價格真實、透明、有效
有房保證
低價承諾
合同簽署與保險
需加購人身意外險嗎?
沒到前怎么簽合同
團費中已含保險嗎?
如何簽署旅游合同?
旅游接待服務
能代訂長途汽車票嗎?
24小時熱線:
0744-8362888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中文字幕日本久久2019,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AK,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先峰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国产美日韩欧美特级 | 日本欧美亚洲另类 | 视频一区二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