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張家界導游網 官網認證微博開通 >>>
張家界市城區澧水污染治理對策與建議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市城區澧水污染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防治。一是將市城區水污染防治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安排規劃。2003年11月市委、市政府出臺《創建生態市的決定》,次年創建工作全面啟動,并編制了《張家界生態市建設規劃》。今年5月正式頒布《張家界市“三年有改觀、五年大變樣”建設綱要》。這一個《規劃》和一個《綱要》,都將城鎮污水治理擺在了一個重要位置,作出了安排部署;二是修建了一批市政環保基礎設施如宅塔崗污水處理廠、三望坡垃圾填埋廠、市城區澧水北岸截污干管等,對城區水污染防治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三是加大了對水環境污染的監管,關閉了仙人溪紙廠、新碼頭附近的腸衣廠等一批對市城區澧水污染大的企業,大大減輕了污染源。這些措施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市城區水污染的防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然而,從以人為本、重視民生、確保市民飲水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從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城市的高度來衡量,當前,市城區水污染防治工作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繼續不斷努力。
一、截污干管:北岸仍需完善,南岸極需加快建設速度。
(一)北岸仍需完善。
市城區澧水河北岸截污主干管自建成運行以來,對城區水污染防治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沿岸污水基本上都進入了截污主干管。但是,根據現場調查發現,分布在北岸防洪大堤和截污主干管沿線,自西向東的橋灣、東門橋、寶塔崗三個電排站的防汛排澇口,在非汛期間,卻常年有不少的污水從關閉著的厚重的鋼質閘門的側口邊緣流出。按理,這三個電排站防汛排澇口,只是在主汛期間發生內澇時才啟用排澇,平時不應有水流出。防汛排澇口現在成了排污口。據有關人士分析介紹,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兩點:①電排站與截污主干管之間的排污支管直徑只有80厘米,容量小:而西門溪(橋灣電排站)、東門溪(東門橋電排站)、紅砂溪(寶塔崗電排站)三條溪溝因雨污未分流,水量大;②截污主干管與排污支管自建成運行四年來從未清理導致管內淤塞比較嚴重。對策:
1.依三個電排站所在地段的截污主干管的管徑為標準,將現在的80厘米的排污支管進行更換。
2.對北岸截污主干管進行清淤處理。若三個電排站處的80厘米的排污支管不更換,那么應同時進行清淤。
3.對西門溪、東門溪、紅砂溪進行治理。首先,要全面清除三條溪溝中的固體垃圾雜物;然后,將三條溪溝蓋上水泥蓋板進行封閉,杜絕固體垃圾雜物進入,減輕截污主干管與支管的淤積。
(二)南岸極需加快建設速度。
城區澧水南岸截污主干管全長19.6千米,今年已啟動建設。該管線是今年省政府下達給我市的作為未來楊家溪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的建設任務。據調查,目前只完工8. 48千米,而省里要求今年要完成工程量的80%即15.68千米,相差7.2千米。未能完成任務的關鍵所在是由于資金和征地補償不到位。該管線的官黎坪段、彭家巷段目前還未全面完工,而胡家河段,因征地補償金未能及時到位,防洪堤工程一直不能動工建設,從而影響該段的截污主干管建設。對策:市政府應責成市經投公司盡快將資金籌措撥付到位。市城市防洪工程公司要組織力量,按照設計要求,將官黎坪段、彭家巷段盡快掃尾完工,并立即同時啟動胡家河段的防洪堤和截污主干管工程的建設。市水利局、建設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要提出明確的工期要求,并加強督查,確保按期順利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