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張家界導游網 官網認證微博開通 >>>
茅谷斯有很多稱謂,這些稱謂又分為兩大類,即:土家語稱謂和漢語稱謂。這兩大稱謂中又有很多不同的稱謂。這些稱謂又各有自己的意義所在,具有各自的文化特色。
第一節 茅谷斯的土家語稱謂
茅谷斯最初還是以土家語命名的。在表演時的對話也完全是土家語,也就是說只能在土家語地區才能有茅谷斯。
土家語簡介土家語有兩大方言,一大方言叫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湘西的龍山、永順、保靖和古丈四縣。龍山縣現有14個鄉鎮講土家語,其中有坡腳、他砂、靛房和巖沖4個純土家語鄉鎮。龍山縣講土家語的人數接近3萬人,是當今說土家語人數最多的縣。永順縣現有5個鄉講土家語,沒有純土家語鄉鎮。保靖縣有7個鄉鎮講土家語,沒有純土家語鄉鎮。古丈縣有兩個鄉鎮講土家語,沒有純土家語鄉鎮。另一大方言是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湘西瀘溪縣潭溪鎮的下都村、大陂流村和且己村,操土家語南部方言的人口接近1000人。目前全國講土家語的不上4萬人。
土家語的基本特點:
一、語音方面:土家語有輔音19個,韻母22個,其中單韻母5個,復韻母22個;土家語有4個聲調,即高平、低降、高降和高升,調值分別是55、21、53和35;土家語的語調具有表詞義的功能。
二、土家語的發音方面:無卷舌音,很少兒化音,無前鼻音,無唇齒音,齊齒呼和舌面音占絕大多數,少數是舌根音和后鼻音。
三、土家語的文化載體類型有: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交流,擺手歌,茅谷斯對話,梯瑪祭祀歌,哭嫁歌,山歌,生活術語等。
四、土家語的語序是賓述結構。
五、土家語的一詞多義現象很普遍。
六、土家語的時態表現十分豐富。
七、土家語沒有數詞,只有數量詞。
八、土家語的形容詞很豐富,形容詞表級時不用副詞去修飾。
九、土家語的調值具有很強的表意意義。
十、土家語的單音節詞十分豐富。
土家語對茅谷斯稱謂的種類
了解土家語的基本情況后,我們再來看土家語的茅谷斯稱謂。
不同的土家山寨,土家語對茅谷斯的稱謂都不是一樣的,甚至有的同一個土家山寨,對茅谷斯也有幾種不同的土家語稱謂。如湖南省龍山縣隆頭鎮撈田村就有“拔帕”、“拔帕格蚩”和“哭琪卡卜”等。又如龍山縣坡腳鄉蘇竹村,既稱茅谷斯為“撤嘎”,又稱茅谷斯為“拔帕”。由此可見,其他不同的土家山寨對茅谷斯有不同的稱謂也就不奇怪了。
茅谷斯的土家語稱謂,歸納起來有:拔帕、拔帕格蚩、拔帕尼、拔帕哈、哭琪卡卜、禾撮尼嘎、拔普、拔普卡日、撤嘎、送嘎撤嘎、撒卡、實姐、故事格蚩等13種。
以上茅谷斯的土家語稱謂分別在各個不同的土家族山寨。它們分別是:
稱“拔帕”的有:龍山縣賈市鄉窩壩村,坡腳鄉蘇竹村、石堤村,苗兒灘鎮拉西峒村,隆頭鎮撈田村等。
稱“拔帕格蚩”的土家山寨有:龍山縣賈市鄉兔吐坪村、恒咱村、銀河村(牛蘭溪),內溪鄉坡嵩村、雙坪村,隆頭鎮新雙村、水壩村,坡腳鄉報格村、松林村(多聳嶺),他砂鄉信地村,保靖縣普戎鄉亨章村、惡且村等。
稱“拔帕尼”的有:龍山縣隆頭鎮杉樹坪村、卡斜湖村,干溪鄉耳洞村、撈子溪村、子卡湖村等。
稱“拔帕哈”的有:永順縣和平鄉以雙鳳村,龍山縣苗兒灘鎮的補足湖村、拍體壩村、巴列村。
稱“哭琪卡卜”的有:龍山縣隆頭鎮撈田村、彩洞村、馬拉岔村。
稱“禾撮尼嘎”的有:保靖縣馬王鄉禾作村、利福村,拔茅鄉科且村,大妥鄉那鐵村,昂洞鄉押馬村,龍溪鄉土碧村。
稱“拔普”的有:古丈縣茄通鄉馬達坪村、小白村,永順縣撫志鄉小龍村。
稱“拔普卡日”的有:古丈縣斷龍鄉大龍惹村。
稱“撤嘎”的有:龍山縣坡腳鄉卡柯村、蘇竹村。
稱“送嘎撤嘎”的有:龍山縣長潭鄉利舍湖村,坡腳鄉多尼村。
稱“撒卡”的有:龍山縣西湖鄉卸甲村。
稱“實姐”的有:龍山縣靛房鄉中心村、卡流村、百型村、永明村。
稱“故事格蚩”的有:永順縣和平鄉沙撮村,龍山縣猛西鄉脈龍山村、澤格村、鄔都村,洗車河鎮干溪村、開澤村、老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