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張家界導(dǎo)游網(wǎng) 官網(wǎng)認(rèn)證微博開通 >>>
張良墓
傳說張良在青巖山修行學(xué)道達數(shù)十年,后來就老死在黃石寨上。關(guān)于他的死,本來就傳得很玄乎,呂后聞訊,卻非要尋到墓冢不可。誰知詔令一下,天下一夜間就發(fā)現(xiàn)三千多座“張良墓”,弄得呂后無處下手。但據(jù)武陵郡喬太守的密報,斷定張良墓就在張家界,而且說,張良就與他師傅黃石公公葬在一起,不然為什么拱出了個“黃石寨”?呂后聽了,覺得有理。便傳下密旨,令喬太守率三百干練士卒,帶上風(fēng)水先生,扮成香客,上張家界查訪。
喬太守一行,爬了三千座石峰,過了八百道山澗,就是找不到張良墓。風(fēng)水先生畢竟有些眼力,到了水繞四門,就覺得這地方氣勢非凡,你看:左有“青龍出水”,右有“白虎昂頭”,前有彎彎玉帶泉,后有巍巍將軍巖,真?zhèn)€是“山止水歸成福地,前屏后帳卜佳城”,張良精通巫術(shù),必在此選址葬墳!眾人四處一查,果然在香爐巖上發(fā)現(xiàn)了墓冢。喬太守?fù)荛_樹枝,見碑頭上分明寫著“張良之墓”四個篆字。墳挖開了,穴孔里放著一具擦木棺材。棺蓋一打開,忽地從里面飄出一縷清氣,升上天空。棺材里哪有尸骨,只留下一套衣冠!呂后聞奏,把喬太守大罵一通,限令他在一個月之內(nèi)找到張良真墓。還說,無完尸有骨頭也可,事成升賞,事敗問斬!
喬太守哪敢怠慢,只好重上張家界。這時,有人稟報說:“香爐巖上的張良墓又長起來了!”喬太守一看,可不是么,被挖開的墓穴真的又壘起來了,而且墳頭上還長了草呢!一士兵使鋤就挖,只聽“鐺”的一聲,鋤挖斷了,原來是座鐵墳!就這樣挖了三五一十五天,連一毫坼縫都未打開。喬太守眼看限期快到,急得坐臥不安。風(fēng)水先生獻計說:“鐵是人用火煉出來的,挖不開,就用火燒嘛!”喬太守一聽,急吩咐士兵砍來柴火,放在墳上燒,這樣燒了三五一十五晝夜。喬太守想:這該會燒溶了吧?他捋著山羊胡子,用撥火棍往火堆中撥了幾下,只聽“轟”的一聲,墳炸了,滾燙的鐵水把他的腳燙傷了,山羊胡子也燒了。喬太守吼道:“還不快給老子上,誰揀得張良一根骨頭,升官受賞!”眾士兵一個個爭先恐后就往火中撲。這時,只見那棺材裹著滾滾濃煙,呼啦啦升到半空,又慢慢落在香爐巖峰頂上,然后,又慢慢長起一座圓圓的墳堆。喬太守見墓飛上
了香爐巖,急下令士兵爬上去挖。待士兵們好不容易爬上山頂,那墳?zāi)褂植灰娏恕J勘鴤冎缓么诡^喪氣溜下山。剛下山,喬太守又叫:“快上去!墳?zāi)宫F(xiàn)出來了!”士兵們抬頭一看,真是的,那墓碑還隱隱閃光呢!士兵們又爭相攀崖附葛往上爬,可爬上山頂,那墳?zāi)褂植灰娏?這樣往復(fù)幾次,喬太守?zé)o計可施,一屁股坐在地下,嘆道:“到底不知埋骨處,卻問臺上是何人?”
據(jù)說以后,不少人也看到了張良墓,不過,那機會總是不多,因為時有時無,隱隱約約。后來,一位陰陽學(xué)家經(jīng)過反復(fù)查考,認(rèn)為水繞四門香爐巖上葬的就是張良墓,并作詩云:
踏遍青山尋古人,四門水繞得佳城;
香爐巖上舊土堡,漢代留侯張良墳。
(西方子 馬齡 搜集)
關(guān)于張良?xì)w隱張家界
張良(?一前189),西漢大臣。字子房。今安徽亳縣人。韓國貴族。曾結(jié)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陽)阻擊秦始皇未中,為秦吏追捕。相傳在下邳(今江蘇邳縣)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后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建立漢朝,封為留侯。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漢惠帝七年十月(前188年),高皇后呂雉臨朝稱制。張良身處危難之中,毅然辭仕出走長安。他說:“愿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耳。”從此隱匿江湖,不知所終,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大古謎。而由翦伯贊主編的《中外歷史年表》記載,認(rèn)為張良死于漢惠帝六年即公元前189年壬子。相傳張良死后,全國許多地方一夜間發(fā)現(xiàn)了數(shù)百座張良墓,張家界也有一座,這就使張良之死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神秘莫測。
據(jù)《澧州府志》、《永定縣志》栽:“赤松子,隱赤松山(今張家界天門山之東最高峰謂赤松山),有丹灶列天門十六峰之一。張良從赤松子游,天門、青崖諸山,多存遺跡。”并指出:“留侯張良墓,在青崖山(即今張家界之古名)。良得黃石公書后,從赤松子游。邑中天門、青崖各山,多存遺跡。”至今,張家界民間還流傳著不少關(guān)于詠嘆張良的詩。如:
太平原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癡人貪祿刀上死,直上林泉隱姓名。